仲夏时节,山钢股份生产厂区迸发着比铁水钢花更炽热的拼搏干劲儿,从高炉操作台的精准调控到轧钢生产线的有序运转,从原料采购的精打细算到营销战场的全力开拓……一场以深化算账经营、推动价值创造的变革全面打响。在这里,每一道工序都在用数据说话,每一个环节都努力成为效益增长点,正在实现从“干着算”到“算着干”的转变,走出一条提质增效的创新之路。
截至目前,山钢股份生产经营稳中有进,经营绩效逐月攀升,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。
财务与经营的算账联动
如何让财务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助推器?山钢股份通过创新实践给出了解决方案——以“经营财务”理念为引领,运用“PDCA+认真”工作方法,全面提升财务对经营的价值贡献。
在财务岗位奋战二十余年的主任师刘霞深切感受到今年的工作变化。如今,财务团队每天需要进行上万条数据的汇总、分析和报送,有效打通了数据壁垒,赋能生产经营决策分析。
“通过打造‘预算+监控+评价’及三级成本管控平台,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具活力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。”山钢股份经营财务部部长高相南介绍,该部门将预算指标动态分解到各生产单元,并根据市场波动按月滚动调整预算目标,持续提升预算管理的精准度和时效性。
“只有实时对标、持续改进,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。”在这一理念指导下,山钢股份充分发挥财务经营的“指挥棒”作用,一方面,不断完善品种效益测算体系,每日跟踪原材料和钢材价格波动,对六大类产品进行分品种效益分析;一方面,将分析成果实时共享给管理层和产销部门,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。
成本管控不仅要关注指标完成情况,更要强化过程管控。山钢股份构建系统性全体系降本增效方案。围绕购销两端边际贡献提升与生产制造环节极致降本目标,制定“生存目标、基础目标、奋斗目标”三级递进式目标方案,并建立配套奖惩机制,根据指标达成情况建立闭环考核标准,确保降本措施精准落地、责任到人、执行有力。
在这场成本管理与生产经营的深度“交流”中,更值得关注的是,财务人员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:深入生产一线,参加炼铁周例会、炼钢成本分析会、各产线“五位一体”会议,熟悉生产工艺,分析驻厂成本,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并推动落地,进一步支撑全体系、全流程的降本增效。
全流程的成本管控
一天算着一天走,一月紧着一月干。山钢股份构建生产、质量集中一贯新模式,提升成本管控效能,实现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交付能力的新突破。
“紧盯市场变化,强化算账经营,精准动态配置铁水资源,确保高效产线及重点产品满负荷生产。”山钢股份总经理助理、制造管理部部长王键表示。
在制造管理部生产运行室,调度长孙峰正仔细核算一组关键数据:“铁水入炉温度每提高1摄氏度,就能为炼钢工序带来吨钢0.3元的效益。”制造管理部强化精细管控和工序协同,切实将“算账经营”理念落实到工艺参数的毫厘调整之间,通过温度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管控,推动降本增效极致化。
针对高炉燃耗、烧结配矿及固体燃耗高等问题,炼铁厂组建降本攻关团队,分步骤实施“提产降耗、优化配矿及炉料结构、改善焦炭配煤结构”攻关,全方位挖潜增效。5月份,烟煤配比、塞矿比例均有所提升,燃料比环比下降3.5千克/吨,进一步提升了铁前生产的经济性。
“钢铁料消耗、合金成本较昨日下降……”炼钢厂新上线工序成本日核算系统,整合了DMES生产系统、ERP数据、能源管控系统等信息平台,构建起覆盖钢铁料、合金、辅料、能源等全要素的“炼钢大数据池”,实现了成本数据“日清日结”。“系统上线后,数据准确无误、指标便捷跟踪、管理措施迅速到位。”在新动区转炉操作室,2号炉乙班一助手李丹介绍。今年以来,该厂耐材辅料成本创历史最好水平。
在板带厂智能管控中心,生产调度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品种钢轧制数据。为进一步提高创效水平,板带厂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实时调整轧制节奏,压缩常规品种的轧制间隙,全力提高高效益订单的生产交付效率。“我们把每一分钟轧制时间都配置给最赚钱的订单。”调度员张帅指着屏幕上的排产订单介绍。5月份,通过动态优化排产组织,实现每小时轧制超25支的历史最高水平,并创下单月出库结算量19万吨的优异成绩。
营销与采购的价值协同
“根据目前产品价格市场走势,建议对该品种价格再做优化。”6月初,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营销管理部市场营销室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,对经营预算和市场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,为经营创效算好“谋划账”。
营销体系以“边际贡献最大化”为目标,着力提升产品盈利能力,型钢产品重点打造山钢特色“招牌菜”,特钢产品聚焦齿轮钢品牌建设和风电钢市场突破,螺纹钢持续巩固区域市场优势,拓展工程直供渠道,通过实施高端化、精品化、差异化战略,各产线从销量、价格、结构3个维度深挖增效潜力。1至5月份,济南钢城基地重点产品占比超计划10个百分点,终端直供比超目标3.4个百分点,中标多个重点工程。
采购体系同步推进深度变革。“采购体系重塑的核心就是让每名采购员都成为‘精打细算的能手’。”这段时间,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明显感受就是比以前更“操心”了,既要充分掌握生产情况,还要不断收集外部市场信息。5月份,采购中心炼焦煤团队核验新引入8家供应商,进一步丰富了采购资源。“谈判桌上每一分钱降价,落到账上都是真金白银。”煤焦采购部副部长张强指着资料说,“5月份,这些新‘伙伴儿’就帮公司省下了近百万元。”
同时,通过建立常态化对标机制,大宗原料采购降本效果显著,综合成本与行业对标改善明显,废钢辅料部提前锁定三季度关键冶金熔剂供应。
目前,山钢股份已形成营销与采购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:营销团队深耕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,采购团队精打细算严控成本,共同推动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。
物流与能源的精打细算
让每一公里都承载价值。“过去物流存在‘盲区’,现在每一吨货物的流向、成本都清晰可见。”物流运输部生产技术室货运工袁树江在智能结算系统上,实时监控着每列列车的运行轨迹。
物流运输部通过深度数据分析和物流诊断,果断重构运输网络,大力拓展多式联运,灵活组合水路、铁路与公路运输,提升“公转铁”比例,不断追求“吨公里成本最优”,实现了从成本管控到价值重构的全链条更新。今年以来,通过“打开式”管理模式,畅通采购、生产、销售信息流,深挖港口、铁路局等节点降费空间,助力物流费用持续降低。
既要“精打细算”做好“节流”,还要“吃干榨净”持续增效。能源动力厂以“度电必争”的极致理念,对发电量提升指标进行及时精准奖励,激发全员创效活力。通过“单台机组发电攻坚”评比活动,新动区2×70兆瓦机组负荷率稳定在98%以上,吨铁发电量较计划目标提升了26千瓦时,创出了新的历史纪录。能源动力厂建立日调度、周总结、月考核机制,将发电任务细化到每台机组、每个岗位。“现在每个环节都在抠效益,倒逼出许多金点子。”生产技术室主任魏传波介绍,职工发明了煤气应急“一户一标管理法”,将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;设备管理室推行检修窗口期管理,利用生产间隙完成关键设备维护,确保机组非计划停机为零。
以数据为驱动,以效益为导向,破除各环节管理“孤岛”,打通管理堵点,将算到极致的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全流程。在这场生存与发展的攻坚战中,山钢股份正以效率与效益的极致管控拼当下、赢未来。
文字:祝 叶 刘佳宝 于 丽 赵 越
出品:山钢集团新闻传媒中心
新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